第一七七章洺州我劉十善又回來了
世間最不缺少的就是聰明人,李世民與李建成相爭,他漸漸明白了。李淵既然忌憚李建成的功勞和威望,就算他可以鬥敗李建成,成為大唐的太子,可是這個太子之位,他一樣也坐不穩。
所以他就靜下心來,安心發展河東。陳應接到的消息是。自武德六年春耕結束之後,李世民在河東就開始大興土木,興修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河堤。
邸報里有李世民上呈京中的專折。李世民計劃西起朔州源子河陽穀口,沿桑乾河,山陰、應縣至忻,全程兩百七十八里河道。
李世民在河東以軍功授田的方式,拉攏軍心陳應並不奇怪,李世民將李世績、馮立等東宮或朝廷委任的官員排擠出并州總管府,將并州總管府二十四州上上下下全部安插上秦王府一系的文武官員,陳應同樣也不意外。只是李世民重視水利工程,開始重點經營河東,這是讓陳應沒有想到的。
并州總管府轄境大體是後世山西省的範圍,雖然說并州總管府並不是稀缺淡水資源,然而,在并州總管府下轄的一千餘條大小河流,基本上都是季節性河流,季節性變化非常大。特別是桑乾河,桑乾河上遊河段流經乾旱的山西北部黃土高原,稱之為桑乾河。其下游常遭洪水之患,因而常改變河道,故原俗稱無定河。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說的就是桑乾河下游。并州北部,天氣乾旱,然而每到雨期,汛期,桑乾河也會發洪水。似乎很讓人意外,乾旱的并州北部居然也會發水。當然,李世民修築溝渠,政治意義卻遠大於實際意義。
旱地,畝產過石便能稱良田。一旦溝渠修成,數百萬畝旱地,改造成豐產水田,對加強李世民在河東地區的根基,意義也非同小可。當然總重要的是,李世民以藉口修築溝渠為由,截留了并州總管府治下二十四州的賦稅,
這讓陳應深感為忌。
陳應指著邸報的塘抄,望著李秀寧道:「你可知道,誰在秦王殿下後面,為他出謀劃策?」
李秀寧看著塘抄,微微驚訝道:「二郎長大了,知道為朝廷分憂了……」
就在這時,李秀寧發現陳應一臉古怪的樣子,疑惑的問道:「這難道不好嗎?」
陳應有著千年的認識,很容易看出來,李世民此時執行的就是「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整體戰略,遠離長安,出鎮太原的李世民非但沒有打消他奪嫡的目的,反而付之了行動。
如今失去李世績和馮立在河東制衡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太原王,現在李世民有兵,有糧,有人,還有那種永不服輸的倔勁,鹿死誰手,還真說不好。
弄不好,大唐沒有了玄武門,還有了唐朝的「靖難」,真不知道到時候,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二人要打多少年才能分出勝負。
陳應望著李秀寧微微有些出神,出聲問道:「你在想什麼?」
李秀寧一臉無奈的苦笑道:「在想小時候,那個時候,大哥與二郎……怎麼現在全變了?」
「人在江湖,身為由已!」陳應道:「這根本就不是兄弟之間的問題。
李秀寧道:「那是什麼問題?
陳應道:「這是東宮和秦王府之間的問題。」
李秀寧更是糊塗,茫然地看著陳應。
陳應嘆口氣,解釋道:「太子若在此事上主動求和,那日後便是秦王府壓著東宮。若是秦王主動求和,那以後東宮就騎在秦王府頭上。就算太子殿下或秦王殿下想兄弟和睦,東宮與秦王府的人,他們也不會同意!」
道理,李秀寧不是不懂,而是她實在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
只是,李秀寧也明白,太子與秦王,恐怕難以獨善其身。
李秀寧俯身在陳應胸前,呢喃道:「陳郎,我好累,好煩……」
「別怕!」陳應撫摸著李秀寧的背道:「一切有我呢!」
李秀寧沉默半晌,突兀的問陳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