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競相效忠
什麼?孫老同意了海東新線的修改方案,還親自去找劉兆東副省長做的工作?海州市代市長王刻舟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孫金平樹大根深,雖然退下來幾年了,但是在粵東省政壇上影響力依然是深不可測,這老頭舉著一根拐棍,連省委一把手的辦公桌都敢敲,還有什麼人他不敢惹?可是一個趙長風就能硬生生地壓得孫金平去改變主意,莫不是趙長風在京城還有過硬的關係?否則沒有理由啊!
對,一定是這樣的!王刻舟立刻聯想到岳父告訴他的那個消息,心中嘀咕,難道說京城下來的那位老省長是趙長風請下來做孫金平工作的?如果趙長風能請得動這位大首長,那麼他的後台就太……
對這個消息感到震驚的不光是海州市代市長王刻舟,海州市整個政壇都這件事情給驚呆了。這些過慣了太平日子的官員對趙長風擔任海州市常務副市長,準備推行財政制度改革的事情是很反感的,所以見趙長風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要動手改變海東新線的設計方案,心中都暗自慶幸,指望著趙長風在海東新線的項目上碰個鼻青臉腫,威風掃地,到時候在海州市推行起財政制度改革來就沒有什麼底氣。而且事情也正如他們所料想的那樣,孫老省長發怒了,親自出手干預了海東新線的方案,可是誰又能夠想到,最後的結局竟然是這樣,趙長風連孫老省長都解決了。換句話說,連孫老省長這樣樹大根深的粵東省政壇元老都抵擋不住趙長風的攻勢,那麼他們這些海州市的小魚小蝦在趙長風推行公共財政制度改革時又如何敢跳出來螳臂當車呢?
別說是這些人,連市委書記苗曉親自打電話給趙長風,雖然沒有明說是什麼事情,但是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想知道趙長風究竟是走了什麼門路,做通了孫金平的工作的。
對於其中的原委,趙長風自然不能如實相告,他只是含糊其辭地說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因為他京城和粵東上下託了好幾層關係,究竟是那層關係起了作用,讓孫老在海東新線上吐了口,還真的不好說,也許是幾層關係都起作用了吧?這才讓苗書記不再追問下去,不過苗書記又撂下一句話,說以後海州市遇到什麼難做的工作,一律交給趙長風公關。這真是讓趙長風哭笑不得。還讓我去公關呢?就是孫金平一個人,都弄得我狼狽不堪,都使上義務獻血這一招了,最後才搞定,如果再來幾個像孫金平這麼麻纏的人,豈不是糟糕之極?
關於趙長風是如何讓孫金平改變主意的內幕,海州市高層領導都不清楚,更別說下面的基層幹部了。按理說這件事情也僅僅限於有限的幾個人知道,但是消息還是不脛而走,不但在海州市官場上傳開,還傳到了社會上,並且迅速地衍生出幾套所謂的內幕消息,演繹出幾個不同的版本。
雖然說粵東省風氣與內地相比,商業氣氛更為濃郁一些,但是華夏人那種與生俱來的政治基因卻並沒有因此消失,對小道消息的傳播速度並不比內地某些城市遜色。
就海州市來說,老百姓同樣熱衷於傳聞官場消息,並且習慣於根據自己的好惡評論當政者,那些大爺大媽,每天早上喝早茶時,下午打麻將時,都會嘴遞嘴的傳播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而那些號稱消息靈通的民間評論家更不示弱,他們更是爭先恐後地向人兜售自己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得到的消息。而且事實證明,這些大爺大媽以及兼職的民間評論家的消息真實率還蠻高,很多事情都是先從他們嘴巴上發端,最後才得到證實。
對於著名的海州盲腸,海州市老百姓投入的關注程度一點不比趙長風低,一條寬闊的大道,出了西湖區就被阻塞在那裡,還有那座橫跨了蟒河兩岸的半成品大橋,就那樣孤伶伶的停在那裡,任憑風吹日曬,誰看了會不心疼?老百姓提起這件事情都罵幹這件事情的平敗家子,即使是孫金平官聲一向很好,但是此時老百姓提起他,忍不住還是要罵上幾句。大家都知道,正是這個孫金平為了家鄉的青梅嶺的一點蠅頭小利,把海東新線硬生生弄成了海州盲腸。
現在,新任常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