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新入選院士一共30名,最年長的是魯省大學材料物理專業的王教授,他今年68歲,最年輕的則是24歲的呂丘建;除了呂丘建之外29名新院士的平均年齡是54歲,加上呂丘建則變為53歲,他一個人就把平均年齡整整拉低了一歲。
科學院院士證書頒髮結束,又輪到了工程院院士證書的頒發,呂丘建再一次登上台去,這時他又創造了兩項紀錄,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和最年輕的雙料院士。
之前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是來自海軍工程大學的馬偉明少將,他在獨立系統集成化發供電、電力電子、電力系統電磁兼容、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技術等領域成果卓著,曾經研製成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潛艇aip發供電系統,獲得過********頒發的一等功;他當選工程院院士的時候年僅四十一歲。
華國科學院和華國工程院歷史上最年長的雙料院士是83歲的錢學森錢老和嚴愷院士,最年輕的則就是剛才給呂丘建頒發科學院院士證書的路院長,他當選為雙料院士的時候53歲,呂丘建將這個記錄縮短了一倍還多。
本屆入選的工程院院士一共34位,最年長的是77歲高齡的許院士,他來自浙江大學,當選為工程管理學部的院士;除了呂丘建之外這些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0.7歲,加上呂丘建則變成了59.6歲。
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年齡比科學院院士大得多,是因為科學院更注重創造力,而工程院更注重經驗;不過在呂丘建看來這麼大年級的人了,恐怕也很難在研究工作中發揮太大的作用,這一稱號更得的是對他們歷史貢獻的肯定!如果想要兩院良好的發展下去,兩院院士的平均年齡還應該繼續降低才好。
同時身兼兩院院士的科學家華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34位,呂丘建則是第35位,同時也是1995年之後的第一位,這些院士里有四位已經去世,其中就包括剛才已經提到的嚴愷院士和曾經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的王選院士,現在只剩下了31位。
最後還進行了外籍院士證書的頒發,這次新當選的外籍院士一共五位,除了剛才和呂丘建聊天的路德維希-法捷耶夫之外,還有來自米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化學、材料學專家艾倫-黑格教授,來自米國德州大學分子醫學中心的分子和臨床藥理學專家弗里德-穆拉德教授,來自米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微電子器件物理與集成電路專家胡正明教授,以及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萬森-庫爾提歐。
五位入選者,來自米國的就占了三位,米國的科技實力之強大可見一斑;而出身寶島,後來加入米國國籍的華裔學者胡正明教授的入選讓呂丘建想起院士評選中的一次風波來。
引起那次風波的就是他的母校京師大學,在2001年的院士增選中,京師大學做了件很不靠譜的事情,京師大學將普林斯頓大學辛吉斯講座教授田教授包裝為京師大學的全職員工競選院士,結果被孵蛋大學識破,雙方鬧得不可開交。
後來還是人多勢眾的京師大學壓制住了孵蛋大學,利用利益交換推選另一名孵蛋大學的教授入選而換取了田教授的入圍,因此田教授也成了科學院自成立以來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沒有全職回國的海外院士,他的這個紀錄至今沒有被打破。
田教授的學術水平自然很高,可在華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資格里有一條必須考慮其對國家貢獻的條款,這一點田教授明顯是不符合的。後來京師大學在物理屆也試圖重複這樣的事件,可惜京師大學在物理屆不像數學界這麼一手遮天,兩次都沒有得逞。
希望以後的日子裡京師大學不要再拿這種事情來找自己,不然自己和母校本來很融洽的關係恐怕就要出現裂痕了;呂丘建微微嘆了一口氣。
呂丘建在國內也參加了許多次學術會議、頒獎典禮、評選過程,在其中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比如派系鬥爭、比如利益交換、比如資歷壓人等等,這其中固然有堅持原則的學者,但也有蠅營狗苟之眾,這些必然會對華國科技的發展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