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移民朝鮮,施行屯耕的問題,劉盈只給出了大致方向,卻並沒有和身為丞相的曹參聊太多。
至於屯耕團的基層軍官,劉盈也只吩咐曹參:儘量從家世清白,曾有功於社稷的良家子弟中選拔。
說白了,就是從根正苗紅的烈士後代中,選出一批精幹的人,來充當屯耕團的基層軍官。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問題,劉盈並沒有多說什麼。
原因也很簡單:屯耕團是個什麼東西、生產建設兵團又長什麼樣,對劉盈而言,都屬於『沒吃過豬肉,只見過豬跑』的範疇。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劉盈對生產建設兵團的了解,僅限於極淺層次的『耳聞』,以及大致的猜測和推斷而已。
再者,即便劉盈在後世的新時代,是一個搞生產建設兵團搞了一輩子的專業人才,那也並不意味著後世的生產建設兵團,就會符合如今漢室的國情。
所以針對屯耕一事,劉盈只是劃出了底線,即各階段性任務的時間限制,以及達成目標的大致途徑。
至於具體操作,就需要這第一批,以及之後的每一批屯耕移民,在朝鮮那片沃土慢慢摸索了。
總的來說,對於屯耕朝鮮,長安朝堂並沒有產生過於劇烈的輿論。
畢竟再怎麼說,首批移民,也才不過是區區兩千人,而且是試驗性質的移民;
對於長安朝堂中央而言,給兩千人包吃包住兩三年的待遇,也還是不在話下的。
當然,如果只是『沒壞處』,屯耕朝鮮的議案,也不可能在長安朝堂太輕易的通過;
畢竟如今漢室的執政派,是慵懶怠惰的黃老學;僅僅只是『這麼做沒有壞處』的解釋,絕不可能讓這群信奉『無為而治』的老頑固們點頭。
所以,除了在朝鮮半島行宗親諸侯分封制外,劉盈也比較直白的透露了『不能封異姓為王,但能封異姓為侯,也可以給已經受封者增加食邑』的意圖。
當然,這裡的『增加食邑』,自然不是在神州大陸,而是在朝鮮半島。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以屯耕朝鮮摸索『生產建設兵團』模式,並為日後大面積屯耕北方防線的議案,才總算是在朝堂歌功頌德中定下章程。
——要知道如今漢室,凡是生出公、卿之列者,基本全都是元勛功侯!
在少府陽城延,都被天子劉盈尋了個由頭,以『督建長樂、未央兩宮,以及長安城』的名義恩封為侯的當下,朝中三公九卿,只有奉常卿叔孫通還是『白身』。
而在朝野之外,還有數十上百個動輒幾千,甚至大幾千的元勛功侯,正死死盯著朝堂之上的一個個蘿蔔坑,就等哪個倒霉蛋死了或者跌下來,好一擁而上。
所以說白了,如今漢室具備政治影響力,能對天子的意志造成阻礙的人,除了居於長樂宮內的太后之外,便幾乎全都是元勛功侯群體。
以『加封食邑』的方式,取得這個群體對屯耕朝鮮的支持,那這件事在朝堂之上,自然是失去了所有阻礙。
——眾怒,不可犯!
尤其是元勛功侯這樣掌握海量社會資源、占據極高社會地位,又人均作為公卿備選的群體,絕對是包括劉盈乃至呂雉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敢一股腦得罪乾淨的。
所以即便有人對屯耕朝鮮感到不滿,但為了不一次性得罪整個元勛功侯階級,這些人也只能把話憋回肚子裡,在未央宮宣室殿朝劉盈跪地叩首,唱喏一聲:陛下聖明。
屯耕朝鮮一事有了結果,劉盈便自然而然的將注意力,移到了其他的事之上。
準確的說,是在劉盈還沒完全釐清未來,針對屯耕,或者說針對生產建設兵團的構建方陣之前,發生了兩件稍有些突兀的『變數』。
其一:太尉周勃,奉命班師歸朝,並於第一時間負荊入宮,檢舉自己矯詔!
其二:針對劉盈『暫停安陵、安陵邑的建造工作』的詔諭,朝臣百官當中,生出了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