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宰相和謀士有了商計後,李瑄向武威都督李朱師和敦煌都督郭虛己傳達軍令。
河西軍、河西諸胡共六萬大軍,陳兵於白亭海,整訓演武。
一旦回紇南下,就派人去質問他。
而且李瑄讓整個河西軍除李朱師和郭虛己以外的人都相信已經平定安祿山叛亂。
即便如此,回紇兵馬依舊有南下入侵河西走廊的風險,李瑄囑咐李朱師隨時準備戰鬥。
李瑄又向葛邏祿、突騎施諸部、沙陀等部下達指令,讓他們出兵在回紇西面演武,牽制回紇精力與兵力。
一旦回紇敢切斷河西走廊,立刻對回紇進行攻擊。
正如李泌所說,對付回紇不必急於一時。
磨延啜是雄心勃勃的人,一心要帶領回紇崛起,成為大唐附屬,並非心甘情願。
再加上李瑄與磨延啜之間的矛盾,兩人遲早會有一戰。
柏海那邊,李瑄也讓南霽雲、段秀實留心吐蕃,順便打探吐蕃內部的動向。
青海、九曲的牛羊、糧食,也要源源不斷地向長安運輸,補給關中和唐軍兵馬。
十年的發展,就為這一時。
第二日,李瑄召文武百官,向他們宣布自己要親征潼關,討伐安祿山,收復東都,讓文武百官各司其職,不能懈怠。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神態各異。
現如今,長安官吏分為三派。
最堅實的就是李瑄的秦王派,人才濟濟,對朝廷大小事務絕對掌控。
去除使職差遣,還權六部以後,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都是李瑄的人,針插不進。
李瑄憑藉知曉歷史的本領,提前施恩於名臣。
即便是脾氣倔犟的人,也從忠於皇帝,變成忠於大唐社稷。
在他建立的體系之內,完成實施他的策令。
第二派就是苗晉卿、房琯等一眾忠於李隆基的老臣。
他們現在只能埋怨。
第三派是以裴冕為首,在叛亂期間依附李亨的太子黨。
李亨已經回到長安,李瑄將他安排在原來十六王宅內的太子府中,沒有允許,任何人不得拜見。
但太子黨們,也抱有一些李亨將來登基的希望。
李瑄在長安城中,誰也不敢造次,但李瑄走以後,就不一定了。
聽李瑄將政事託付給李峴,一些老臣若有所思。
李瑄看著這些老臣,只是笑而不語。
他廖崢嶸提前布置,今後各方的戰報,要儘快轉呈至他的手中。
他要確定叛軍的動向,進行具體的安排。
交代一番事宜後,李瑄令百官退下。
接下來的一天,李瑄陪伴父親李适之,又找李奕,考了一下他的詩詞,比較滿意。
李瑄又交他乘法口訣,希望他凱旋歸來的時候,李奕會一些簡單的乘法。
他得知裴靈溪、姜月瑤等女已經到達武威。
他在征戰的時候,妻子們應該可以回到長安。
七月十八日,李瑄正式領兵前往潼關。
共五千神策衛鐵騎、兩千飛龍禁軍。
臨行前,文武百官出城相送。
長安百姓得知李瑄要平定安賊,收復洛陽後,萬人空巷前來相送。
「有秦王出馬,反賊安祿山無幾天活頭了!」
「秦王威武!當年安祿山一雜胡竟然能和秦王並為郡王,這是秦王的恥辱。雜胡妄想竊我大唐神器,罪該萬死。」
「平定安賊,國家就能重新太平。」
「如果活捉安祿山,一定要將他在西市殺死。」
「我的家人還在洛陽,上天保佑,秦王早日收復洛陽。」
百姓搖手送別秦王和天策大軍。
他們憎恨安祿山帶來災禍,潼關之戰,許多百姓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