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愛的樣兒,平日裡養在深閨,待長到十五歲也是如花般的樣兒了。
柳茵茵在家中久靜思動偶然去自家鋪子裡耍一耍,卻是被這方家堡三房的六爺在鎮上辦事時一眼瞧中了,回到堡中稟明了自家父親方崇山,方三老爺卻是有些瞧不上柳氏出身商賈,身份有些低了,配自家兒子差了些便道,
「這女子出身卻是稍低了些,你若是喜歡便接回來做個妾室好了,為父的至交好友袁成仕膝下有一位三小姐倒是與你年紀相配,娶了做正妻如何?」
方魁聞言卻是搖頭,他的性子少言寡語卻是沉靜穩重,是個主意極正之人,前頭幾年因年紀到了父母也張羅婚事,都被他搖頭拒絕,皆是因不合心意,如今終是尋到了一個可心之人,自是不願委屈了人家。
當下應道,
「父親,孩兒乃是練武之人,於女色之上也應多有節制,孩兒有妻一位便足矣,這柳氏乃是兒子瞧中了的,不想再娶他人,還請父親成全!」
方崇山聞言猶豫半晌終是點了頭,他自己也是只得一妻一妾,卻是因著早前正妻生二子方魁時傷了身子,才納了一妾生下一兒一女,庶子在三歲上便因病去了。
他自覺命中應只有兩子便再沒有納過女子進門,方魁這性子與自家倒有幾分相似,心裡認準了,再瞧旁人便不能入眼了。
思來想去還是順了小兒子心意,他在心中暗道,
「這兒媳婦門第低些也是好事,江湖上世家女子多嬌縱,娶回家來任性刁蠻徒惹事端,老六在小,上頭還有哥哥嫂嫂,族中大事有幾位妯娌們幫襯著,柳氏雖是小門小戶只要循規蹈矩便也無妨的!」
當下便點頭應下了這樁事兒,翌日派人去請了媒婆到臥龍鎮上柳家說媒,柳家人得此消息倒如天上掉了金元寶下來一般,真是歡喜無限。
如今大魏已是建國一百二十九年,自太祖皇帝趙旭開國以來,一百多年間可謂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又有大魏乃是馬上得的天下,自上至下尚武之風濃郁,因而坊間多有武館,鄉間多有鄉團,有的甚或一個村一鄉,男婦老少都舞槍弄棍,勤練武藝。
不過這樣一來便弄的大魏民風彪悍,鄉里之中有那桀驁之輩,個個不服官府管教,鄉鄰之間不過一些口角便出動一村子人齊齊上陣,聚眾打鬥之事不在少數,打死打傷人之事也是時有發生,治下百姓不聽教化,一有事兒便動刀動槍卻是讓官府十分頭疼。
只是這下有民情上便有對策,到了文景十五年,先帝趙元緒上位便頒下召書,撥下銀兩,於大周各處多設文館,教書育人導人溫良向善,講究以德服人,以理度人,不可妄動殺刀劍,萬事以和為貴。
因而借著這個勢頭那朱程理學便大行其道起來,存天理滅人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卻是要君權至上,百姓眾生不得違背,此道是深得上位者之心,自是要大力推行,自此大魏文風盛行,朝堂之上文武相爭,文人瞧不起武將粗鄙,武將卻又瞧不上文人虛偽。
而那下頭百姓自也要受教的,到了建彰初年,皇帝趙廉上位更是一面大力推崇朱程理學,一面又暗施手段打壓民間武館鄉團,他初登大寶一心想效仿先祖文治武功,卻是沒有太祖太宗手段魄力,又嫌武臣桀驁,便重文抑武,一心拉攏文臣打壓武將。
上頭朝廷不許人學武只教人好文,弄得那白面的書生一個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會捧著書搖頭晃腦的亂呤。
不過任是朝廷如何打壓,各行各業尤其以鹽鐵礦漕運等,勞力密集之業中,習武強身之人居多,久而久之便成幫成派,再有那自前朝有傳下的各類宗門山派,勢力交錯纏糾卻已是形成了這大魏江山之中一派繁華的江湖,隱隱之間已有與朝廷分廷抗禮之力了。
又有如今在位的皇帝身子骨孱弱,子嗣十分艱難,生下的太子爺也是常年臥床,以至得後族勢大,漸漸動搖皇權,建彰十一年時的大魏卻已有些根基搖動,下頭江湖自也有一番波瀾壯闊。
而這方家堡在蜀地之中便是那有名的江湖世家,說起來卻是有些年頭了,前